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19日在东安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区长 时 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面对宏观经济趋紧,各种矛盾和压力叠加的特殊形势,区政府紧紧围绕“134576”总体战略,积极进取,务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新成绩。全区GDP实现45.5亿元,同比增长4.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88亿元,同比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亿元,同比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57亿元,同比增长13.9%;向上争取资金6736万元。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城区前列。
加快商贸转型,高端业态优势凸显。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7.6%。现代商贸比重加大,京江华府、东胜神龙电子城等一批项目竣工,金城大厦、金园大厦等项目完成改扩建,北京同仁堂、玫瑰国际影城、动岚健身正式营业。外资商贸进驻东安,韩国列邦化妆品开张营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大商集团天狗网投入运营,红博购物广场O2O电子商业模式即将启动,慈蜂堂、特华得、家和食品进入网店销售。4个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工程通过国家级验收,获得120万元扶持资金。出口创汇能力增强,外贸企业达到35户,进出口总额完成7018万美元,同比增长8.5%。旅游产业再创佳绩,夏威夷康乐宫完成改建对外营业,东方宾馆、福源酒店、京江保利酒店通过三星级标准评定,15家旅游示范店升级,举办了“牡丹江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化美食节”。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居城区之首。文创产业取得突破,东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完成国家立项,争取专项资金2163万元。文化产业试水商业化运作,引进黑龙江名洋体育文化传媒,成功举办首届UMK关东英雄会环球拳王争霸赛。金融产业全市领先,国都证券、博云质押监管中心落户我区。小贷、担保、典当融资规模再创新高,借贷能力突破6亿元。总部经济加速扩张,新引进北京欧美欧尚、辰海矿业、晋中电力等9家总部经济企业。厂区共建实现双赢,与森工(木材加工厂)合作建设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城区最大的物流仓储园区,现已入驻近100家物流企业。
扩容产业项目,工业后劲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20.7%。引进外资1197万美元,同比增长50.6%。全年引进项目195个。产业项目建设提速,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开复工63个,开复工率63%;62个产业化项目开复工45个,开复工率73%;10个“346”产业化项目开复工7个,开复工率70%。规模工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9亿元,新增棱达机电、润达食品2户规上企业。工业园区加速扩容,科技工业园区入驻企业20户。主导产业再添新军,总投资1.5亿元的江达改性沥青项目投入生产,新东方木屋、金禄建筑木塑模板、华佳塑料门窗等一批项目实现部分投产,百正化工项目落地。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填补国内空白的雷特尔50万伏以上变压器套管生产项目投产,126型大幅面刨切机取得两项国家专利。
壮大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加快。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8.6%。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首个杏鲍菇工厂化项目投入生产,全省最大的北方皮草种貂养殖基地存栏种貂3万只,大湾仔猪养殖基地存栏种猪1.6万头,大湾农业生态示范园项目完成投资8060万元,主体基本建成。千亩蔬菜基地项目建成520栋大棚和80栋温室,配套水源井22口。专业化合作组织不断壮大,成立专业合作社60个,28个农产品取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万亩。春耕生产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6.2万亩,粮食总产量1.6万吨。新购置大中型农机具10台(套),检修大型农机具800余台(套)。发展林药间作,试种桔梗、黄芪、白藓皮50亩。提高农民素质,举办农技科普培训5场,培训1700人次。
注重城乡统筹,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旧城改造力度加大,投资2.1亿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143万平方米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工程,完工率102%,受益居民2.1万户,拆除违建、配建棚厦1336处,占全市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强。东方锦绣公馆、B17片棚户区等城建项目竣工或主体封闭。气象台、东安法院异地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竣工或投入使用。城镇化进程走在全市前列,融资1.8亿元建设基础设施,供热能力30万平方米的兴隆供热站和日供水能力394吨的水厂投入使用,给排水主管网铺设完毕。一批控制性工程取得突破,牡丹峰旅游公路全线通车,幸福家园成为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首个回迁小区,二期完成征收17万平方米,社会主义新林区项目回迁。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铺垫村屯道路62.5公里,清理道路排水沟1.8万延长米,村镇建设投资2001万元。投入45万元,荒山造林600余亩,绿化2个村屯、1条通村公路,投入512万元建成村屯安全饮水工程13处,投入1.5亿元启动了大湾堤防工程。
发展民生事业,幸福东安更加和谐。15件利民实事全部兑现。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镇新增就业63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社会救助更加规范,发放低保救助金2446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419万元。社区办公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社区办公用房面积477平方米,社区办公用房达标率95%。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了“万众放歌”文艺演出、“舞动全城”广场舞比赛,举办了第八届社区艺术节,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全部达标。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投资700余万元的32项暑期校园维修工程交付使用,东村中学成为城区唯一一家拥有塑胶跑道的农村中学,景福小学通过省标准化学校验收,5所学校成为省标准化学校先进,区域达标率100%。东村中学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居城区农村中学首位。开展了全民健身运动,“太极五进”活动,建成全民健身路径42个,农民体育健身篮球场7个。卫生计生事业不断进步,新卫生院主体封顶,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通过了国家认证实验室复评审,开展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升级了“东安区电子层级管理模块”,牡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首创健康养老一体化服务,卫生监督所被评为全省“群众满意”卫生计生机构。率先在全市探索街居管理体制改革,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圆满结束,市政社区获得“五星级魅力社区”荣誉称号。依法治区不断深入,开展了“六五”普法,18个单位荣获全市第一批“法治牡丹江”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信访稳控力度加大,属事非访保持零记录。安全态势平稳,安全应急“四位一体”防控责任体系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全区无重大事故发生。
狠抓自身建设,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专项整改活动,“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8.6%。压缩文件14件,同比下降39%。压缩会议9次,同比下降36%。清理评比表彰项目9个。清理超标办公用房328平方米,超标公车4辆。清理“吃空饷”17人。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全区共废止制度25项,修改完善制度503项,新建制度136项。规范行政审批,确定了37项行政审批事项。认真落实区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代表建议9件、委员提案6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此外,审计、人防、档案、兵役、民族、宗教等工作都有长足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面对重重的压力和困难,知难而上,积极作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东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发展空间不足的瓶颈性因素依然十分突出;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基础脆弱,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财政的刚性支出和增长乏力的矛盾依然没有缓解;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和行政效能还需进一步改进。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5年重点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必须把握、适应新常态,更加注重速度、质量、方式、效益、动力。做好2015年的工作,就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委和区委对新常态的研断和部署上来。面对经济下滑、政策收紧、投资不振、产业结构不优等不利因素,需要我们及时转变惯性思维,采取措施去努力化解。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利的因素,国家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增速换档、结构优化、动力转型;我省提出“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市提出打造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先导区;区委提出“七个攻坚突破”,都为东安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要我们抓住这些政策机遇,有效破解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主动适应新常态,就一定会彰显更大的作为。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区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134576”总体战略,全力提速三个“三年会战”,坚持稳中求进的主基调,放大贸旅优势,扩张裂变工业,加快园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注重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奋力开创东安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放大贸旅优势,推动服务产业升级。继续实施“中部提升”、“商贸东扩”和“进军牡丹峰”三大工程,加快传统商贸业态转型升级,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推动传统商贸转型。盘活原客运站、原市公安局、原妇产医院等存量资产,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万象广场商业中心项目力争年内开张营业,尽快启动中央红商贸综合体项目。推动商业街区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四纵七横”街路建设,打造独具风格的餐饮、休闲、购物等特色精品街区,引导商铺延长营业时间,为繁荣夜间经济营造氛围。引导太平路、东一条路地下商业街提高消费档次,扩大辐射范围,构建立体市场消费体系。
发展高端商贸业态。鼓励电商发展,打造电商服务产业链,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电子商务品牌企业,积极推进苏宁云商平台、红博购物广场O2O模式电商体验店、英特华牡丹江电商等项目尽快建成。打造社区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建立以商业特许经营为核心的虚拟社区电子商务模式,力争建成1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现代流通体系。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借助我市打造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先导区的机遇,大力发展“临岸经济”,鼓励守义、天业、龙润、玉生、华安、中大木工机械等企业扩大进出口,引进对俄出口加工企业,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0%。推进俄罗斯老街项目尽早开工,打造俄罗斯商品集散中心区、俄罗斯餐饮文化中心区、对俄医疗保健服务中心区、中俄商务服务中心区。推进韩国城项目,发挥中心城区消费集聚优势,吸引外埠人流、物流、资金流。
提升旅游消费档次。依托自然资源,发展休闲度假、现代设施农业和新农村观光等旅游项目,打造牡丹江的“城市会客厅”。开展“百村万户山里人家”星级示范店评比,推出1家五星级、3家四星级农家示范店。加快推进吉利酒店、东方明珠酒店、禧禄达酒店通过国家、省旅游局星级评定。办好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化美食节、第二届中秋文化商品节、牡丹江第四届市民滑雪节、牡丹峰第四届滑草节。
(二)扩张裂变工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坚持存量裂变、增量扩张的双轮驱动战略,抓住全市建立“3+4+2”工业产业体系的契机,继续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全力打造东安工业升级版。
利用存量实现规模裂变。充分利用大湾工业园区存量厂房,引进新的项目投资主体,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推进大湾互感器厂改造升级,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积极培育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抓好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容,扩建工业园区,整合兴隆中小企业园区、东安科技园区、大湾工业园区,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企业入园创造条件。力争棱达机电扩产、四川天府消防器材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或竣工。
扩张增量实现产业裂变。充分利用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金字招牌,着力培育工业发展的“第二梯队”。抓好产业链条延伸,注重上下游衍生项目生成,放大产业集聚效应,重点引进吃配型、税源型、循环利用型中小企业,降低支柱工业发展成本,提高骨干企业的竞争力。争取丰和清真肉食品加工生产项目、金禄木塑模板建材项目建成投产,争取江达改性沥青和新型建材、华佳塑料门窗、宏森木屋项目基本建成或实现满负荷生产,力争年内新上中小企业20家。推动一氯频呐酮、安琪中央厨房、双达粉煤灰技改项目尽快落地。
挖掘潜能实现创新裂变。继续鼓励企业通过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研发高端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抓好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推进雷特尔50万伏变压器套管、薄木单板刨切机、126型大幅面刨切机等技改产品和专利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加速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高、成长性高的战略新兴产业,力争年内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2家。加快推进河南凤巢年产100万条发制品、中医院中药饮片项目尽快落地。
(三)加快园区建设,产业项目提质扩容。紧紧抓住我市“产业项目提升年”的契机,继续实施“满园工程”,通过优质的服务,优良的设施,优越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产业项目入园发展。
放大做实园区平台。启动建设东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围绕商务休闲、工业博览、文化创意三个主题,融合新业态,打造新亮点,搭建中俄商品跨境线上交易平台和网购创业平台,今年完成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1-2家。推进金融园区二期建设,扩建金融中心,深入开展政银企合作,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引进股权投资公司、私募公司。不断扩大总部经济园区的影响力,力争新增总部企业1-2家。
定位发展生态园区。依托牡丹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完善园区发展规划,突出园区定位,实施梯度开发,合理利用保护,加快整合区属、林业等优势资源,实现生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牡丹峰国际森林生态湿地保护与开发项目尽快落地,集中开发一批精品景点景区,构建以生态游、红色游、民俗风情游为特色的精品园区,打造生态休闲目的地。
注重产业项目招商。围绕“356”产业项目攻坚,抓好产业项目招商。深化招商理念,实施“一个区级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个项目”的“四个一”招商机制。紧盯大型央企和民企,开展定点定向精准招商,年内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拓展招商资源,推进全区各部门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招商。建立招商跟踪机制,对招商洽谈项目、重点推进项目和有意向的投资项目,落实专人跟踪推进。全年招引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加大开发区内东安飞地工业园区0.5平方公里的产业项目招商力度,争取年内实现首批企业入驻。
(四)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产城融合。紧紧抓住我市成为国家62个城镇化试点城市和兴隆镇被列入“1核、5城、18镇、100区”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的机遇,全力推动兴隆城镇化进程。
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加大物业管理力度,建立物管办、办事处、社区三级物业企业监管机制,引入规模大、实力强、资质高的物业管理公司,探索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深度合作,逐步形成社区物业维护、治安防范、环境保护、文化提升等综合一体的大物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启动东四跨江桥二期项目,完成大湾堤防保护地块、B17片棚户区等项目的调查摸底和论证立项。推进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广场综合体、红旗医院分诊综合体、吉林医疗康复养老等项目,让城市更加靓丽、功能更加完善。
加快兴隆城镇建设。坚持高标准设计,着重做好城镇规划、功能分区、基础设施配套,为兴隆城镇化发展搭好框架,打造延伸牡丹江城市功能的卫星城。坚持高标准建设,启动桥头幸福家园二期工程,逐步规范农村社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林、田、水、路综合治理,完成迎门山村危房改造。坚持高标准管理,建立兴隆镇城管综合执法队伍,加大食品、交通、安全、环境保护、违法建设的综合执法力度。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依法规范村屯环境建设,实施村屯绿化、驻镇企业亮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加速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兴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年内确保供热、供水、排水等管网建成,垃圾收集处理转运中心、区域性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为产城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城镇奠定基础。要大力发展支撑城镇化的产业项目,力争牡丹峰旅游公路配套工程交付使用,公交加气站等项目有形象进度,市委党校配套工程等意向性项目签约落地。加快推进牡丹峰养生文化村、山东路通城镇化建设、大连海昌水上乐园、大湾国际孝慈居等重大项目,力争取得明显进展。
加力推进精品农业。继续实施农业双倍增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支持大湾集团、浩霖生物、北方皮草等重点企业发展,年内新引进1-2个现代农业龙头项目。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30%。鼓励农民入股、务工、当经纪人,多渠道增加收入。推进农业规模化,建设兴隆镇5000亩节水灌溉工程,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产量。围绕“菜、菇、花、貂、猪”,加快千亩蔬菜、杏鲍菇工厂化、摄影花卉、北方皮草种貂、大湾仔猪养殖等基地建设。争取丰和清真肉食品加工、杏鲍菇工厂化项目达到满负荷生产。推进农业品牌化,推广大湾猪肉、迎门山粘玉米等特色品牌。扩大农超对接范围,依托流通企业打开一线城市销售市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
(五)提升公共服务,打造和谐宜居城区。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让东安更加和谐、更加宜居。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深入实施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村屯)、文明公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公共文化提档工程”,推进公共文化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完善区图书馆、社区文化站、农家书屋配套功能,年内要打造认定2-3支名优文艺团队。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社区文化品牌。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体育进社区,健康千万家”活动,深化“太极五进”活动。全面开放校园塑胶操场,打造“五分钟便民健身圈”,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增加社区健身路径,力争实现全覆盖。
推动教育事业提档。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东安教育品牌再上新台阶。办学条件要有新改善,继续实施“暑期校园维修工程”,继续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和“双德百人榜”评选活动。办学理念要有新提升,要跳出学校办学校,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让办学理念更有思想更有内涵。深化课程改革,健全第三方教育评估机制,创建各具特色的办学品牌。办学水平要有新提高,支持光华、清福等学校与上海、宁波等发达地区知名学校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引入先进的教育经验,整合、开放本校教育资源,扩大区域教育影响力,实现外向化发展。提升区域内幼儿园办园水平,打造幼教品牌。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健康龙江活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构建卫生应急处置五大体系。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严格村医准入和执业考核评估,完善基层医疗设施,加快建设兴隆镇新卫生院,争取下半年完成整体搬迁。卫生监督所项目年内完成。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确保当年城镇无业及农村独生子女奖励费兑现率100%,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
(六)注重社会治理,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围绕群众所思所盼,全力办好富民利民、便民惠民的各项实事,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鼓励全民创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6380人。加大就业再就业培训力度,推动各类创业实践活动,针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退转军人开展创业培训,宣传就业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建立健全社区“空岗管理”制度,优先做好岗位匹配,实现快速就业。强化劳动监察执法,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6%。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落实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
创新治理体系。城市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要达到90%,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开放率要达到100%。年内新建5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样板社区1处。推进城区街居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向改革要红利,完成7个公共服务与管理中心(站)建设任务,健全机构设置,完善工作职能,更好的发挥服务管理作用。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打造特色品牌社区。建设智慧社区,建立微信平台,发展实体社区驿站。创建国家、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各1个,启动1个农村社区减灾示范工程。做好全国科普示范区科技进步考核准备。启动新一轮地名普查。
维护和谐稳定。加大依法治区力度,做好“六五”普法总结工作,构建人民大调解格局,完善社区矫正教育服务基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平安东安”建设,深入实施“天眼工程”,逐步完善视频监控体系和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毫不手软的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打非治违”常态化,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健全网上舆情收集、办理、反馈制度,及时回应民意诉求。加大信访维稳力度,实行“344”信访稳控机制,继续保持属事非访零记录。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统筹实施各项改革,努力打造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科学认识、主动适应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适应我市拥有立法权后制定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实施,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作为。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切实提高决策质量。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打造守信践诺的诚信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落实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注重承诺兑现。依法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
推进服务政府建设。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启动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强化职能定位,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加快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把该管的事情管好,9月份完成权力清单,年底完成责任清单,真正做到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启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新预算法,全面推行预算公开。
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委各项廉政规定,严格落实政府领导成员“一岗双责”,努力践行“三严三实”,持续反对“四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反对腐败,注重抓早抓小,警钟长鸣。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坚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确保“三公”经费再下降5%。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保障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常态蕴含新机遇,新机遇推动新发展。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向,务实苦干,只争朝夕,奋勇向前,为开创东安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来源:admin
撰稿:
校对:
一审:
二审:
三审:
关联稿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