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3日在东安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林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冲击和扑面而来的各类风险挑战压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坚定必胜信心不松懈,统筹推进防疫和发展,顺利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战。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强化使命责任,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牢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始终保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零”战果。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坚决落靠“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要求,精准管控各类重点人员,全力保障各项防疫需求,7天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全区疫情防控累计投入资金3782万元。在全市率先开通企业复工复产“直通车”,规上工业企业应复尽复,商贸服务企业稳定经营,中小学、幼儿园复课秩序井然。坚持“平战结合、人物同防”,固化领导包保、基层排查、督导整改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闭环管控”措施,慎终如始保持疫情防控大局稳定。6个集体和6名个人分别被评为省、市级防疫先进典型。
二是强化大局意识,聚力攻坚重要领域见成效。持续在事关发展的关键环节上聚焦发力,确保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地生效。落实“三大攻坚战”,积极预防政府债务性风险,守住财政安全底线。进一步夯实扶贫兜底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脱贫。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河湖长制”扎实推进,大棚房整治、违建清底、农村乱占耕地、中央环保督察、绿卫行动等重点任务全面完成。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创业就业领跑城区,新增城镇就业3393人,登记失业率稳控在3.8%以内。市场主体力保稳定,全年实现减税降费3000多万元。落实全省第四届旅发大会相关任务承办,谋划推进旅发项目24个,总投资6.5亿元,东一步行街改造提升纳入景城一体化项目,东安文创园入驻项目达到30个。
三是强化战略定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主动权。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展会招商、定向招商,源浩网红基地、水性防腐速干漆、云庭尚景综合体等12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开展项目建设“冬季会战”,10个省市百大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均达到100%,重点推进500万元以上项目62个,开复工率76%,热电厂100兆瓦背压式机组及配套锅炉、新纪元文创小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等5个亿元以上项目进展顺利。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户,双创工作全市领先。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下半年开始降幅持续收窄,全年降幅分别控制在4.5%、30.8%;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始终保持正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3%、3.2%,城区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负转正,政府消费券兑付活动的参与商户、资金使用率和交易金额均居全市第一。
四是强化历史担当,集中打通影响发展淤堵点。加大征收工作力度,拆除10年久置未决的B18项目滞留楼体,全面解决B16、B69、B53项目遗留问题50件。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拆除私搭乱建249处、清理乱堆乱放632处、清理小开荒6300平方米,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试点区建设任务全面铺开。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3.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885户,工程进度和质量树立全市样板。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收回小区配套幼儿园用房4处,面积超1万平方米。全面落实农村绿化、亮化、房屋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团至小团村路网改善工程,推进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差评”机制,深化一把手“走流程”,“双随机、一公开”实现全覆盖。
五是强化为民情怀,统筹推进社会治理促和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民生,8件利民实事基本完成。各类优抚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养老工作在城区首开备案制先河,城区率先完成行政区划图制作。“双拥”工作深入开展,新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为优抚对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459.28万元。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体系不断健全。开展领导包案和下访接案,实现非正常访零登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面对台风“三连击”形成的洪水危害,60年不遇的特大灾害性降雪,累计组织发动4万余人次投入抢险救灾,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2020年我们在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中逆风破浪,勇毅前行,交出了一份全年工作的厚重答卷,为“十三五”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过去五年,我们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走具有东安特色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东安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推进动能转换,持续筑牢发展基础。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东一条路、太平路、七星街、新安街等核心消费商圈持续巩固提升,城区每平方公里GDP产出突破亿元。创建牡丹江东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拉动东部区片由“冷铺”变“旺地”。城区首创金融园区,引进新创新股权引导基金,发展双创基地1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坚持抓招商和强项目双轮驱动,与中国神州通信、美年大健康、青岛恒生源等大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引进形成了一批规模型、效益型大项目。全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推进,经济社会综合评比位居城区前列。
五年来,我们不断实施产业调整,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坚持精品化农业发展思路,大湾黄柿子、迎门山粘玉米、东胜彩稻等农产品市场冲击力、占有率和美誉度持续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达12个。锲而不舍推动工业发展,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7个。持续提升商贸能级,大商集团、苏宁易购、大润发等龙头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并进,以东一步行街为中心的特色街区辐射效应凸显。文旅产业形成新优势,大湾水世界、东村滑雪场游客承载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牡丹峰及周边旅游初具特色。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全区共生成重点推进项目323个,省、市重点和“百大项目”17个,助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级加速提升。
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全面加强发展保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支持配合江南开发建设,历经四次区划调整,持续做出东安贡献,并积极配合引进北粮特种饮品、爱熊猫小镇、中俄食品园区等一批投资亿元项目落户市经开区。规范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妥善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立乡镇综合执法队成功经验在全省“放管服”改革工作现场会交流,妥善承接落实国企体制改革“三供一业”移交等各项改革任务。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率先在全市建成区级政务服务大厅,理顺乡镇、街道基层审批事项权限,实现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政务审批一站式办理全覆盖。与联通公司建立“数字东安”战略合作,提升区域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民生改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0.5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到66%。总计办理87件利民惠民实事。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创建就业服务平台23个,就业D图试点单位9个,城镇失业登记率始终稳控在规定范围内,区级承担社会救助各项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养老机构发展到13个。社会事业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验收,累计完成120余项区属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健康东安”行动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固健全,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都取得新成绩。社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建成4个千米社区,获得全国无邪教示范街道、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市政红色110”“福民红引擎”等社区建设品牌省市闻名。
五年来,我们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党对政府各项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法制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开展“深化落实年”,政府各部门落实执行能力不断增强。不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主动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化政务公开,强化审计监督,支持监委工作,坚决整治“微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营造了勤政廉政、风清气正、拼搏奉献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奋斗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全面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市直单位、工商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东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东安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叠加,经济提质增效面临困难较大;二是三次产业比例不够均衡,创新潜能释放不足,立区型项目缺乏仍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三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民生领域、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存在差距;四是部分干部革旧立新、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所不足,主动担当、迅速落实的意识需要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强化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明确区情特点,找准自身定位,狠抓决策落实,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东安区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落实省委“七个着力”、市委“八个新成效”和区委“六个必须”“八个新提升”决策部署,全面构建区域“中兴、东扩、融合”发展布局,深入实施现代商贸核心区、文旅牵动先行区、科技创新引领区、产城融合先导区、社会治理示范区“五区工程”,坚定走“实力、活力、魅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确保全面建设现代化东安开好局、起好步。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锚定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确保到2025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产业项目建设实现新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三次产业比例更加科学合理,主要经济指标综合位居城区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提升。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质量同步提高,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人才充分汇聚,创新发展能力全面加强。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合作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质量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实现新提升。城乡协同发展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及全域旅游、休闲康养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充分显现,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深入落实,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东安文化底蕴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进一步增强,省级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深化巩固。民生幸福指数实现新提升。持续兴办利民实事,切实改善民生福祉,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建设实现新提升。强化市域社会治理,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政治安全保障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2021年,是建党百年华诞的重要节点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和迈向新的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市承办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的机遇之年,我们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全面出击,争当全省旅发大会承办工作的标杆区、先导区,为东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精准精细防疫,坚决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切实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压紧“四方责任”,始终保持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持续推动防控重点再排查、防控弱项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实,以坚定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是落靠防控措施。强化“四早”“四防”“五有一网格”“人物同防”等防控措施,着力加强乡镇街道、村屯社区防控监管,全面落实“六个六”工作要求,加大对中高风险地区入牡返牡人员的排查力度,严格执行“十个第一时间”,严密落实“闭环管控”。精准做好冷链仓储、商超市场、养老机构、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加大技防实施力度,建立运用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重点场所视频监管全覆盖。切实发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点”作用,全流程、全方位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三是做好应急准备。完善快速反应、应急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做好扩大核酸检测各项细节准备工作,确保快速、精准、有序完成全员检测。统筹安排疫苗接种工作,分批次做好重点人群接种,确保平稳、规范、安全实现应接尽接。加强物资储备和保障工作,始终保持为前方输送“生命线”畅通有力。四是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处置中心及疾控能力提升建设,提前完成兴隆卫生院改造,实现“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积极筹备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
(二)紧紧围绕抓项目优环境,多措并举壮大东安实力。立足壮大经济底盘、提高发展质量,加快项目引进建设,从空间和产业布局上拉开发展框架。一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性。充分发挥“四库”功能,采取“全员+专班+包保+区域”和日跟踪、周调度、月汇报招商工作推进新机制,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专班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深度对接阿里巴巴、广东莞佳、深圳源浩、海南华映等大型战略合作企业,不断扩大与北上广、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投资合作,力促中俄国际健康体检中心、“冰雪奇缘”四季乐园、上海津华等离子危废处理等投资项目签约落地,拓展深圳坤亮兄弟酒业、深圳万德建设、建勘勘测公司等税源项目效益成果。力争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全口径到位资金增长15%。二是着力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持续推进“腾笼换鸟”计划,重点提高中部区片资产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盘活红博广场、万象广场、原市公安局、原客运枢纽等大型闲置资产,以“寸土寸金”资源潜力吸引投资、生成项目,同步推进东部区片投资拉动,以“四两拨千斤”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实现东部区片总量壮大、质效提升。三是着力提高产业项目总规模。坚决打好新一轮“百大项目”建设攻坚战,加快推进投资3.5亿元的热电厂100兆瓦背压式汽轮机组及锅炉配套项目正式开工,投资7.6亿元的云庭尚景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投资3亿元的新纪元文创小镇项目竣工入住。全年推进重点项目60个,其中产业项目占比70%,开复工率60%以上。加大项目储备力度,重点项目库新增亿元以上项目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精心包装和推进好普泰消毒机生产、新型防火泡沫砖及石墨烯研发生产、杭萧钢构组装生产基地、5G智慧城市等重点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新优势。四是着力提高营商环境满意度。推进“数字东安”“诚信政府”建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办理要件、环节和时限平均再压减10%。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双随机、一公开”成效,持续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落实便民利企举措,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推行“好差评”和“四员”服务,稳步推进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应用,“一网通办”实办率提高5个百分点。
(三)紧紧围绕商贸提档升级,充分激发释放东安活力。坚定现代商贸核心区发展定位,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持续在调优、调强、调活产业布局中厚植优势。一是在商贸基础提升上聚焦发力。立足打造“中高端消费引领区”,大力推进商贸中心区和东部次级商贸中心区“双核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城市会客厅”能级。巩固百货大楼、夏威夷国际酒店、禧禄达国际酒店、东一商场等大型商贸企业龙头地位,引导东大劝业场、宝丰时尚购物广场、东一地下及牡丹盛汇地下商城等传统商贸企业调整经营结构,支持国美电器、东大家具广场、东一商场等专业卖场打造精品特色,以“地上+地下”“线上+线下”“传统+时尚”一体扮靓“中央商圈”。二是在业态转型调整上聚焦发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进七天优品酒店、骏怡酒店加盟升级,全域发展时尚餐饮、文化休闲、商旅酒店等现代消费产业。以东一步行街为核心发展“夜光经济”,辐射带动七星街、爱民街、景福街街路亮化和业态完善。以“沿江景观商业综合体”为拉动,以新产业、新金融、新消费为主体,引入雪城绿厨房、丹江私人定制、尼特智能家居新兴业态项目,努力实现“东部商圈”的完美蝶变。三是在电商特色发展上聚焦发力。以网络零售发动和引领线上线下融合集聚,积极助推东安新兴产业体验与发展基地、东梧商贸青少年就业实践发展基地、东泰斜杠广场等项目如期运营,打造网红打卡地8处,助推东安成为青年活力集聚区。发挥苏宁易购、大商天狗网、大润发淘鲜达等知名电商平台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东大集团、昌健集团等老牌商贸龙头,实现移动端订购+同城配送的“云购物”模式,新增线上线下双渠道运营企业4户,发展农村电商2户。四是在对外开放合作上聚焦发力。突出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支持森合经贸境外园区项目,打造国内建总部、境外做加工的对外合作新模式。积极引导内贸企业转型发展,组织企业参加中俄博览会、进口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拓展贸易渠道、引入境外投资,发展建设“异域流通服务业”。推进对俄经贸文化平台建设,以推进旅发大会项目为契机,新上俄式元素项目3个,创立中俄跨境超市1个。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深化青少年足球交流赛、中医保健、美容医疗等各领域合作。
(四)紧紧围绕抢抓旅发机遇,统筹施策增添东安魅力。紧扣“新文创产业先行区”目标,深入实施“1213”工程,叫响“雪城客厅、畅享东安”品牌。一是倾力打造观摩项目。加快推进东一步行街改造提升项目,以“城市地标、灯火金街”为主题,实施统一牌匾风格、整街美化亮化、打造特色地标等建设内容,建成集中俄商贸、旅游观光、餐饮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品景点。同步推进东安文化创意产业园升级改造项目,以老工业遗迹和新文创产业展示为主题,进一步扩大古道网络传媒、奥体健身、神州机器人等项目品牌影响力,推进沉浸式网络文学情景再现及《红灯记》实景演出体验项目,积极筹备中国首届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大赛,打造业态齐全、人气旺盛,兼具百姓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功能的工业遗址公园。二是倾力打造大湾景区。深度开发大湾生态园优质资源,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水平,借助毗邻“爱熊猫小镇”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玻璃水滑道、玻璃栈道、江畔汽车宿营地等配套项目,支持发展民俗、民宿项目,开展畅玩大湾区旅游嘉年华,整体提升业态水平,全力推动景区晋升等级,打造“爱熊猫小镇”姊妹篇。三是倾力打造全域旅游。以打造雪城文旅休闲第一目的地为目标,高标准完成《东安区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实施龙头引领、产业融合、聚焦休闲、产品升级四大战略,形成多点开花、多路并行的景区景点布局。依托“牡丹峰旅游沿线”建设,发展滑雪场、稻田画、一亩共享田园等游乐观光体验项目,打造“最美旅游公路”。大力推进红色游、研学游,探索创建牡丹江第一个党(团)支部遗址纪念馆和抗联红色教育基地项目。挖掘老品牌、老记忆、老味道,谋划推进美食地图、经典老店、城市展示馆等特色项目。鼓励发展特色街区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五星街道党史一条街、七星街道红色七星一条街、新安街道民族特色食品一条街等精品特色项目。四是倾力打造“东道主”形象。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治理力度,规范和优化旅行社经营服务,开展对涉旅行业线上线下培训20场次,培训人员2000人次。推进建设东安游客服务中心,推广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东安有礼”旅游伴手礼系列产品。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设立旅发大会暨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五)紧紧围绕补短板强关键,构建产业协同发展基础。按照商贸支撑、文旅牵动、工科增效、城乡一体的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路径,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东安版”。一是推动工科产业增量增效。加大对规上企业、临规企业帮扶力度,支持热电厂、中大木工、棱达机电等企业技改上新、扩增产能,引导江达改性沥青、智能木工机械、超声波除污等项目加快研发、扩大应用,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成长型企业4户。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积极辟建科技产业园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园区、新一代装备制造业园区等东安特色园区。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强力支持众恒科技公司申报国家级高寒地区设施园艺工程与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推进海大、蚁聚、阳光众创空间、神州创客等平台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家。二是推动康养产业率先发展。统筹规划大湾、东村、西村、东胜、迎门山等“绿水青山”优质资源,突出“亲水康养、城市田园”主题定位,加快推进“牡丹风”画家村、江南民族嘉园、康养医养结合体旅居示范区、世外桃源医养基地等项目,逐步引导沿牡丹峰旅游公路形成集聚效应,倾力打造康养休闲特色小镇。三是推动财源建设深挖潜力。加大对老企业和固有产业业态的扶持服务力度,全力挖潜增效,不断巩固壮大主体财源。发挥金融园区融资效应,延伸金融产业链。坚持引资与引税相结合,提高东安智库项目收益,进一步研究总部经济、总部型财源,千方百计开辟新兴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四是推动市场主体活跃繁荣。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开展“大手拉小手”企业结对发展活动,顺应企业所需所急所盼,推动小微企业与法人企业并驾齐驱,带动各类市场主体同步发展,全年企业数量新增10%,个体工商户数量新增12%。
(六)紧紧围绕坚持系统观念,筑牢融合一体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区企融合、城乡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东安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元素、拓展新领域、探索新途径。一是推进与市经开区融合发展。主动与市经开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双方定期互访和项目合作交流机制,全力做好江南开发服务配合工作。加快推进东安食品工业园区、永兴食品工业园区扩容升级,积极争取富通空调机厂延链配套科技园区承接机遇,大胆探索在税收入库、指标考核、土地使用及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实行优势互补、利益分享的“飞地经济、飞税经济”新机制。二是推进与林业森工合作发展。倡导建立区企互动、合作开发、资源共用、利益共享的紧密合作机制,加强与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交流互动,借助“牡丹峰”区位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合作开发建设,使“牡丹峰”成为全区对外宣传推介中一个知名的“东安符号”。加大与牡丹江木材加工厂合作开发力度,引导实施“退二进三”产业调整,支持宜事达、万泰物流园区提升物流集散能力,加快推进大桥二期及5-2、5-3地块项目开发建设,发展高端商务星级酒店、大型商超等商业业态,为推进东扩目标提供支撑。三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制定三年乡村振兴规划及镇域和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康养牵引、中心宜居、带状布局、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精品农业,鼓励特华得食品、北粮特种饮品、丹江种猪扩大品牌实力,引导迎门山粘玉米、东胜彩稻、西村寒地果提升发展品质,进一步突出“一村一品”特色,新增地理标识产品3个,发展绿色有机认证产品3个。扶持大湾、小团等“菜篮子”基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提升农特产品市场销量和占有率,积极培育乡村手工工坊,推进农村产业由单一支撑向多元发展转型,一产在三次产业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动态清零。稳妥处置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土地权属历史遗留等问题,平稳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切实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四是推进生态绿色发展。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和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行“林长制”、探索“田长制”,做好新一轮环保督查问题反馈整改,巩固建成区淘汰燃煤设施工作成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整修乡级公路2公里,修建边沟2500延长米,打造文化广场1个。
(七)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保持和谐稳定发展氛围。用心用情用力为百姓办好8件利民实事,以“品质化服务、品牌化发展”的理念推进民生事业,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提升稳就业促创业水平。进一步完善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170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3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加大“三支一扶”大学生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与技师学院、牡大、一职等高校合作领域,建立面向城乡大学生及劳动者的就业见习基地3个。二是提升教育文体发展水平。突出“优质均衡”工作主线,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信息化2.0工程,推进9所学校校园改造,至少新建1所区属公办教育示范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积极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完成国家三级文化馆复检验收。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机制,建设区级“特困供养基地”,实现农村“五保”、城市“三无”、生活无着落人员集中供养。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新建养老机构面积3000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100张,打造一批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驿站。积极推动“健康东安”“看病不求人”“科技兴医”战略行动,谋划在江南建设民办医疗机构,引导发展医养结合,做好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四是提升城市管理建设水平。以文明城创建为总抓手,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一体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实施“见缝插绿”“拆围透绿”行动,创建绿色社区10个,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实施公共空间微改造,打造无违建规范化小区39个,垃圾分类样板小区40个,完成60.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和小区业主自治管理能力。妥善处置3个地块152户房屋征收和1个棚改项目回迁安置工作。持续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巩固“移风易俗”“文明祭祀”整治成果。五是提升社会和谐稳定水平。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足额保证社区建设经费投入,实现标准化建设和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建设100%达标,在江南新设立街道办事处1个、新建千米社区1个。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高质量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监管力度。强化信访矛盾排查化解机制责任落实,有效治理重复信访,全力化解信访积案。
(八)紧紧围绕坚持“首善”标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以首创精神推动“首善东安”建设,全力打造担当务实、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认真履行政府党组职责,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做好省委巡视及市委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二是加强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坚决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合法性审查等依法决策机制程序,确保各项决策科学合理。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促进行政权力运行更加公平公正。三是加强落实执行。实行精准落实工作标准,层层传导责任心和执行力,坚持重心下移,推行现场办公,倡导“一杆子插到底”,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成效。探索激励机制,完善督办检查制度,重点工作定期通报、持续跟踪、敲钟问响。争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四是加强创先争优。全面焕发站排头、当先优,为东安发展争上游的激情热望,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全面提高各项工作推进完成的成效和水平,全领域创造“东安速度”,发出“东安声音”,打造“东安品牌”。五是加强廉政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积极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监管。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压实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稳健的发展步伐,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砥砺奋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东安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名 词 解 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双循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4、七个着力: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提出了着力解放思想,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着力集聚各类人才。
5、八个新成效: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现代产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文明提高、民生福祉改善、治理效能提升八个方面取得新成效。
6、六个必须:区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融入新发展格局。
7、八个新提升:区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确保在产业项目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城乡一体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民生幸福指数、治理能力建设上实现新提升。
8、“1213”工程: 1即“一街”,升级改造东一步行街,将其打造成“城市地标、灯火金街”主题的城市待客之街、市民娱购之地。2即“二园”,改造提升东安1946文化创意产业园原有业态,植入新文创元素,打造沉浸式实景演艺项目;升级建设大湾旅游生态园,推动景区晋升等级。1即“一线”,推进牡丹峰旅游沿线建设,点状布局,带状发展,打造最美旅游公路。3即“三个主题”,建设红色街区、党史街区、创意街区等主题街区。
9、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0、四防:防输入、防扩散、防感染、防输出。
11、“六个六”:即强化责任做到包保领导包保责任到位、纪检部门督导责任到位等“六到位”;强化摸排做到走访入户排、电话随访排等“六排”;强化掌握做到产权住户家庭状况清、租房户情况清等“六清”;强化诊疗做到防控政策早宣传、回乡人员早上报等“六早;强化督查做到每天实时下村督导检查、每天实时掌握村屯最新情况等“六实时”;强化要求做到乡里邻居不走亲串户、亲朋好友不请客摆席等“六不”。
12、“十个第一时间”:①第一时间报告核酸检测阳性个案信息;②第一时间开展流调;③第一时间对密接者和密接者的密接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④第一时间推送异地协查信息;⑤第一时间封控重点人员活动区域;⑥第一时间组织核酸检测;⑦第一时间追踪溯源;⑧第一时间进行病毒基因测序;⑨第一时间管控社区(村屯)和相关公共场所;⑩第一时间开展救治,迅速扭转危机,最短时间内遏制疫情。
13、“四库”:即做实项目库、做细资源库、完善政策库、建立信息库。
14、“四员”服务:即主动当好企业发展的联络员、信息员、战斗员、服务员,为企业做好帮办帮扶服务,积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为投资兴业者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15、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企业名单并随机确定检查人员名单,由两个随机产生“一企一表”,各相关行政机关共享“一企一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企业开展一次多查,并及时公示检查结果,提高监管效能,减少市场干扰。
16、五有一网格:五有即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一网格即镇(街道)、村(社区)组织人员到户、到人,做好假期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督促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强调出现发热等症状后的自我隔离和报告。加强巡回督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核实和报告。
来源:区政府办
撰稿:
校对:
一审:
二审:
三审:
关联稿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