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牡丹江市东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站内搜索:
  新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研汇报提纲


调研汇报提纲
作者:区委办 发布时间:2012/3/15 20:06:30 查看人数:9415

 

中共东安区委书记  孙立国

2012年3月15日

 

接到调研通知后,对案例有关知识进一步进行了学习,并结合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梳理。根据调研提纲要求分五个方面做以汇报。

一、对案例基本内涵的认识

从概念上讲,案例是从日常生活工作的经历当中有意截取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的陈述,是一件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认真研究案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因素,用于指导工作无疑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特别是领导干部每天都要面对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能够充分运用案例指导工作,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各种棘手问题。案例具有四个特性:一是真实凝练性。真实是案例形成的基础,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也就是要求必须用确确实实发生过的真实情况,而不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小说、故事等文学作品。只有真实性才有可用性。二是主题鲜明性。一个案例只能突出反映一个或同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规律和主要矛盾。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总结成案例,必须要有显著的专属性。三是典型指导性。案例为人们勾画了一个情景,通过过去与现在对比,指导解答重要的问题、解决重要的工作、启迪创新的思维。四是一般规律性。我们在抓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各类矛盾、各类问题交织在一起,难以梳理。而案例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包含着各类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办法、方法,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容易让案例使用者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二、对领导干部学会用案例指导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领导者只有善于运用事例指导工作、推动工作、创新工作,才会有所收获、有所建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领导干部必须要始终胸怀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开拓,按照“三创”要求努力提高用案例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同级或下属在工作中更加明确地掌握事情发展的主要方向、问题产生的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从而既提高了领导者本身把握全局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效能,更提高了班子成员和工作团队的综合素质。

首先,案例基本内涵决定领导干部要学会用案例指导工作。案例本身具有的真实性、典型性、主题性、规律性这些特性,就直接要求领导干部在指导工作时,通过规范准确、系统科学、规律严谨的案例指导工作,才会真正做到指点有依据、引导有凭据、立论有证据,指导工作才会主题更加明确、方法更加得当、道理更加明晰,也会充分发挥出案例本身的优势,充分提高领导指导工作效率。

其次,把握工作规律需要领导干部学会用案例指导工作。案例形成一般是基层单位总结基本事例、经验、教训,经过分析提炼成典型案例,也有一些突发事件,其内部有很多矛盾对立因素。这些都是领导干部研究工作、指导工作的宝贵资料和思想武器。只有掌握一定数量的案例,并能灵活运用,才能自如的驾驭工作。

第三,增强工作效能要求领导干部学会用案例指导工作。一是案例可以加强初任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指导。领导干部在指导新任职工作人员时,运用案例,将促进新任职人员更加迅速的进入工作角色,更加迅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领导干部在处理急、险、难等突发事件时,通过运用案例,可迅速规范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提高事件处理的效能。三是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稳定等具体工作中,运用案例,领导干部将会有的放矢,及时总结、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思维,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

第四,提高领导能力需要领导干部学会用案例指导工作。一是领导干部在用案例指导工作中,需要掌握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通过总结、掌握大量的案例,将促使领导进一步丰富工作阅历,从而使工作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二是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提炼和形成案例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也将在指导过程中再次思考案例,总结案例,提高认识,进而提高工作思维能力。三是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处理事件中,通过案例指导下级工作,指导工作更具直观性,使被指导者工作更有抓手,更有方向,更有规律,在提高工作效能的同时,也丰富了领导指导工作的内涵。

三、结合东安实际总结工作案例

运用案例指导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在工作中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学习和探索,但是还没有达到科学系统的高度。就近两年的实践做以简要汇报。

 

案例一、以包容性理念推动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

 

案例背景:东安区是牡丹江市的中心城区,下辖一个兴隆镇。自2002年牡丹江实施江南开发以来,由于开发区坐落在兴隆镇,东安区的工业用地及原有企业的税收都划归开发区。发展空间受限,缺少项目用地,成为制约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做法与经过:近年来,东安区全面树立“包容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不断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思想认识上,教育和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支持江南开发就是支持全市发展,支持全市发展就是支持东安自身发展,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攻坚克难,以打破常规的措施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全力推动东安经济社会全面振兴。为此,区委提出了“二次创业、振兴东安”的奋斗目标,倡导全区党员干部树立责任、项目、环境、赶考“四种意识”,把“幸福生活从东安开始”做为施政宣言,全面鼓舞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士气。在战略思路上,始终坚持居高站位,全面树立“跳出东安发展东安”理念,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机遇、找题材、找方向。围绕市委“五城”建设战略确立了“六先城区”战略,围绕市委“三实两创”活动安排了“七个载体”建设,围绕全市发展重点产业,创建了“七个园区”,从而在招商、项目、产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区位和资源优势,全面承接市委战略目标。目前,东安区已确立了“134576”总体战略,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项目建设上,通过采取近郊靠园区、远(中)郊造园区的办法,积极发展东安自己的园区,同时,积极靠大联强,主动找帅当兵,寻求合作共赢。通过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商会经济、飞地经济、离岸经济,提升区域地块产出率,实现借势发展。近年来,相继抓了东四跨江桥二期、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海王药业、中冶二十集团棚户区整体改造、方润物流城等市区合作项目,出台了《东安区总部经济优惠政策》,最近牡丹江正在出台飞地经济政策,闯出了一条联手运作项目、税收利益分成的新路子。

经验与启示:一是思路决定出路。面对发展困难制约,必须胸怀大局、站位高远,识大体、顾大局,站在全市一盘棋的高度寻求突破发展路径,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二是敢为成就大业。做为地方党委政府,要时刻保持一种敢想敢闯,敢为敢当的气魄,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三是创新激发活力。要始终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结合发展实际,探索创新富有时代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案例二、发动全社会力量办教育

 

案例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历史欠账多、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调动、发挥全社会力量创办让人民满意教育,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做法与经过:近年来,东安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把“科教支撑”作为全区四大战略之一,汇集多方力量,全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打造了东安教育优质品牌。一是突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近年来,东安区用于教育事业的支出力度逐年加大,2011年用于教育事业的支出和投入近6700万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20%以上,今年力争达到8000万元。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仅去年一年就投入600多万元,完成了东村中学教学楼、紫云小学等工程建设,在全市率先创办了区属公办幼儿园。二是创新建立教育投入载体。着重开展了“每名区级领导为学校办一件实事、机关干部为孩子捐一本书、全区人民为教育献一元钱”的“三个一”活动。组织10户企业和单位共捐资近300万元,对8所中小学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学环境。三是全员参与汇集办学合力。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积极向上申请政策,为6所小学捐助电视、电脑、乐器、体育设施等折合人民币15万元,民政局、教育局、各街道党工委为128名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捐款共计13.5万元。发动社会力量注资100万元创建“梧桐基金”,有力的推动了东安教育事业提档升级。

经验与启示:东安区近年来教育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有7所区属中小学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学校的验收,许多工作成为全市首创,这些生动经验启示我们:一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区委高举发展大旗,实现了东安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三年翻番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的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更有底气了,对于教育事业的未来更有自信了。二是思想引领品牌。区委、区政府起到了很好的凝聚作用,将一切社会力量全部调动了起来,全员办教育、全员兴教育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甘于奉献、永站排头”的教育精神,更加提升了东安教育的形象,在全市叫响了东安教育品牌。三是理念决定方向。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大力加强对于教育基础性投入,去年建成了东村中学寄宿学校,今年正在推进省“青基会”捐助“曼妮芬”希望小学项目。不仅仅局限于政府投入,而是发动社会力量“输血”,走出一条共驻共建,资源共赢,利益共营,变“输”为“造”的路子。

  

案例三、深入实施“三基工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案例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做法与经过:东安区作为牡丹江市城区唯一的省级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单位,以打造“和谐幸福先创区”为目标,强力推进以“强基础、重基层、筑基石”为主要内容的三基工程,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创建全省第一个城乡千米社区,探索农村户籍转换制度,实施“并村改居上楼”工程,五年内实现东安全域城市化。加强社区建设,把社区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二是加大基层工作投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与力量不足的突出矛盾,重视街道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政治上给地位、政策上给优惠、制度上给保证、生活上给照料,提高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打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2011年,创新实行了在优秀社区书记中招考公务员2名,并有5名优秀社区干部享受事业单位干部待遇,极大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激情。三是筑牢思想理念基石。大力弘扬激情文化、落实文化、传统文化、包容文化,总结提炼了东安社区、教育、招商、环卫、政法、征收等工作精神,打牢和形成了全区上下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内核。四是强化基层稳定之本。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包保责任制度、保障制度、督办制度、问责制度四个机制,加大信访三级视频网络建设,及时处置各类信访问题,做到“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难事不出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妥善处理了江南开发胜利村征地事件。“两会”期间,没有发生进京非访问题。

经验与启示:通过“三基工程”的开展,探索用新模式、新机制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社会服务。一是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大力加强基层各类组织建设,切实发挥职能,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应有贡献。二是必须加强基础投入。在各方面加大对基层的关注程度、投入力度、硬件拨付以及奖励程度。以基层为平台,多范畴融入各部门工作,实现工作格局上纲举目张、纵横联动的工作模式。三是必须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强化基层群众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人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从思想上筑牢稳定基石。

 

案例四、以“风暴行动” 提升执行力建设

 

案例背景: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将党委、政府战略决策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面对一些单位“庸、懒、散、慢、闲”等问题突出的现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执行力建设的突出问题。

做法与经过:2011年以来东安区以治理庸官懒政、提升服务效能、抓工作落实为切入点,全面掀起“头脑风暴”、“治庸风暴”、“品牌风暴”。推进“头脑风暴”,提升履职能力。创办“星期五大讲堂”,开展“134576战略研讨”深入提炼和弘扬“诚信、包容、创新、首善”的东安精神,提升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干部投身发展的热情。采取征集函、召开座谈会、在政府OA办公系统设立专栏等形式组织开展了“我为东安发展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推进工作落实能力。推进“治庸风暴”,提升效能意识。开展了“正风、提效、塑形”主题实践活动,制定了《东安区公职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严格执行机关风纪“十条禁令”。实施治庸治懒“连座制”,先后14次对机关、街道、基层站所、办事大厅,以及区直各部门进行了专项督查。对17名违反纪律的人员进行了全区通报,对2名违纪人员给予了行政记过处分,取消了年度考核奖及年终目标奖,并对违纪人员所在部门“一把手”进行了责任追究。推进“品牌风暴”,提升东安形象。开展“品牌东安创新奖”评比活动,积极鼓励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创品牌、打品牌,营造一种珍爱品牌、崇尚品牌、创建品牌的氛围,目前已选树各类品牌20余个。积极创造东安特色、打造东安品牌、塑造东安形象,提高了东安影响力。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品牌风暴”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品牌”的评审,全力推进了“品牌风暴”的实施。2012年,市委围绕开展“三实两创”主题实践活动,确立了“落实执行年”主题,东安区以“创新执行年”和“七个载体”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市委要求,进一步把“风暴行动”引向深入。

经验与启示:通过开展“风暴行动”,促进了全区党员干部队伍提能、提效、提神、提劲。只有强化信念教育,才能增强宗旨意识。通过开展“风暴行动”,在全区掀起了崇尚学习之风,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履职本领,解决了机关干部“本领恐慌”问题。只有大力转变作风,才能提升效能建设。通过有效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慢、闲”行为,提高了党员干部“进位争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升了领导干部的行政执行力。只有强化品牌引领,才能打造一流队伍通过品牌命名评比活动,激励了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岗干事创业、赶超跨越,实现了常规工作标准化,创新工作品牌化,重点工作成果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流工作品牌。

四、要切实提高形成案例的能力

一是要注意对基本事件的归纳整理。构成案例的基本元素是真实事件,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政治性的事件,作为领导干部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做到及时归纳整理案例,突出案例的时效性,确保案例指导作用发挥出最大功效。通过建立覆盖全区域的三级案例形成网络,即基层执行部门及时收集、整理案例的基本素材进行初报,战线领导根据初报情况,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形成案例,最终在通过领导班子研讨,确定形成案例终稿,及时归档立卷,从而形成规范、科学的案例形成机制,确保案例指导工作具有长效性。

二是要注意对案例素材的提炼挖掘。一是要加强学习。领导干部要勤学习、多学习,掌握最新知识,做到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知晓内情、了解外情,跟上时代步伐,提高对案例的敏感度。一方面要及时对本地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另一方面更要广泛学习和借鉴外地典型案例,以他山之石,攻本地之玉。二是要深入调研。领导干部要勤实践,在提炼案例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认认真真搞调研,深入基层,到基层一线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到群众中去汲取智慧营养和工作力量,丰富案例素材的积累。三是要研究政策。领导干部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充分研究国内、外形势,充分领会中央、省、市的大政方针、最新政策及发展战略,提高领导干部对于实际工作中案例素材的总体把握和归纳能力,做到案例形成、案例运用与上级党委的思想同频共振,落实上级政策不走样,指导工作有方向。

三是要注意对案例指导的主体把握。案例指导的主体是领导干部,因此提高案例指导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这个主体案例指导工作的综合能力,使案例指导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系统高效。一是要把握方向性。在案例形成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把握政治方向性,在指导工作中把上级党委的精神深入贯彻,强化执行。二是要把握宗旨性。领导干部要坚定宗旨信念,强化的宗旨意识,继续保持和发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本色,防止信念滑坡。三是把握创新性。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对于案例进行总体把握的同时,立足于理念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充分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使案例指导工作与时俱进,常做常新。四是把握有效性。要注意选取切合本地实际的案例来指导运用,避免“时过境迁”,切忌“好高骛远”,确保运用案例指导取得实效。

五、建立用案例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加强积累案例的规范化。基层总结申报的事件、经验、教训,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把关,领导干部最后确认,形成具有一定规范格式的文字材料。案例形成后要立专柜存放材料,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设立专人管理案例的日常维护与取用。二是要加强对案例时效性的把握。对相应的案例,要把握它的时效性,及时对相应事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案例。有的案例具有长效性,有的案例则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保持专柜内案例的新鲜、时效,随时撤销失效案例,随时补充新案例。撤销失效案例时,要及时递交撤柜申请,经相关领导审阅,主管领导批示后方可从案例专柜取出、销毁。三是要“活”用辩证法强化案例指导。在案例指导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注意活用案例,注意事件包含的辩证关系,在案例指导工作中要灵活处理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对应、大局意识与细节把握相统一、正面经验与反面教训相呼应的关系,突出案例本身的差异性、两面性。四是要加强对案例运用的研讨。建立案例分析和指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讨案例的形成与运用,全方位、多层次的参与,包括领导干部、战线领导、部门主管、机关干部,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案例运用体系。五是要在案例指导工作中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组织领导干部及各级班子到南方发达地区、到中部发达地区去考察学习、交流经验,丰富领导干部的案例储备,进而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创新理念。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单位:东安区政府 联系电话:6924198
网站标识码:2310020001 黑ICP备17009162号-1
网站制作:牡丹江艺通网络公司  站点地图
 你是第94965608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