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1/2/15 15:25:37 来源:区发改局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21年,是建党百年华诞的重要节点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东安区的奋进之年,更是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奋战之年,我们必须保持勇于担当,敢闯敢为的战斗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开拓创新,敢超敢试的拼搏精神推动各项社会事业晋位争先,安排好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力推动东安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落实省委“七个着力”、市委“八个新成效”和区委“六个必须”、“五个新提升”决策部署,全面构建“中兴、东扩、融合”发展布局,深入实施现代商贸核心区、文旅牵动先行区、科技创新引领区、产城融合先导区、社会治理示范区“五区工程”,坚定走“实力、活力、魅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确保全面建设现代化东安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东安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以上;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以上。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围绕实现2021年发展目标,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投资增长,构筑经济发展新实力。立足“中兴、东扩、融合”发展布局,加快招引和建设一批强区项目,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全市“435”产业发展计划,以“冬季会战”为抓手,以“开春即开工”为目标,重点推进热电厂100兆瓦背压式汽轮机组及锅炉配套、新纪元文创小镇等15个省、市级“百大项目”建设,实现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100%。力争投资500万元以上区级重点推进项目开复工率达到60%以上。加大项目储备力度,高水平谋划储备项目100个,重点项目库新增亿元以上项目3个,带动全区投资持续保持高效增长。抓紧抓实招商引资。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六推三保”新机制,全面树立“招商为先、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坚持“全员+专班+包保+区域”招商机制,探索建立第三方委托招商服务体系,借助驻地商会、城际对口合作各种有利机遇,积极融入“北上广”、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积极对接上海雪中之国、北京鑫海珺医药等一批战略企业,签订 “冰雪奇缘”四季乐园、中俄国际健康体检中心等一批带动项目,力争全年外出招商新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引进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5%。发挥网络招商、会展招商效应,争取全年各型展会签约落地项目8个,其中,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个。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重点推进原市公安局、原客运枢纽、红博广场、原五星小学等存量资源实现重组并购和租赁再利用,撬动社会资本,以资源潜力吸引企业投资,提高区块单位存量利用和增量产出率,实现“腾笼换鸟”,提升经济发展硬实力。

(二)聚焦乡村振兴,推进产业环境新提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产业强、环境优、家园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坚持规划引领先行。充分借助全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调整布局契机,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立健全全区城市规划、兴隆镇域规划、乡村规划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全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制定三年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完成村级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合理开发利用兴隆镇、牡丹峰公路沿线、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粮专项补贴、农耕信贷投放能力,保障农业春耕秋收、农民增产增收。支持农业产业扩产壮大,着重推动北粮特种饮品、中天黑木耳素饮品深加工、东北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出口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或实现竣工投产,扩大外销增量,提高规模产量。围绕绿色食品产业,推动东方食品工业园区、永兴食品工业园区增强承载力和吸附力,打造绿色食品循环化全链条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加强专精特绿色食品推广,支持迎门山黏玉米、东胜抱团米、西村寒地果等优质农副产品扩大市场供应,提高特色农产品产销量和收益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扶农资金,着重推动大团村至小团村路网改善工程竣工通车。推动兴隆镇乡村道路修建工程争取建成通行。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东村村、东胜村等3个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加大边缘户帮扶力度,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坚持河(湖)长制长效治理,不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三)聚焦创新发展,打造动能转换新引擎。坚持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培育优势产业与推动集群发展并重,创新发展理念,释放融合优势,不断注入高质量发展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以工业强基补短为目标,深入落实全市“工业企业控潜增效行动”,推动“抓大、壮小、扶微”工程。重点推动热电厂100兆瓦背压式汽轮机组及锅炉配套项目争取年内竣工试生产。推动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支持棱达机电设备、特华得肉灌制品、筑优商品砼、明发商品砼等规模工业拓宽市场,提高产值。加快工业培育,强化临规企业帮扶力度,争取年内新晋规上工业企业2户以上。持续落实“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培育塔牌种业、棱达机电等5户企业步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支持新安石油、镜泊湖饮品等12户企业开展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年内争取新增孵化器、众创空间1户以上。加强区域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与市经开区、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龙江森工牡丹江木材加工厂的融合步伐,主动合作、积极共建、融合发展,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做足做好土地利用、产业布局、旅游开发、区域联动大文章。与市经开区建立“飞地经济、飞税经济”新机制,建立招商引资联动模式,加速推动等离子汽化炉处理危废品等项目落户市经开区。与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共同开发旅游资源。统筹规划大湾、西村、东胜、东村、迎门山等村的优质资源,谋划生态温泉、滑雪滑草、医疗康养等生态旅游项目,打造“牡丹峰”沿线农业旅游观光带。与龙江森工牡丹江木材加工厂加大合作力度,拓展项目摆放空间。加快推进“大桥二期”及5-2、5-3地块开发建设,力争打造“东扩”发展新引擎。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在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金融服务园区、食品工业园区等基础上,科学统筹要素资源,立足产业发展实际,谋划推动工业科技园区、总部经济园区、科技创新孵化园区、大湾区文旅产业园区等“十大”园区建设,发展集约化经济,建立产业链配套集群,释放集聚发展活力,构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着力推动好普泰消毒机生产、新型防火泡沫砖及石墨烯研发生产、杭萧钢结构组装生产基地、智能木工机械、众恒科技高寒设施园艺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工业项目入园落地建设,迈出精细化工业发展新步伐。

(四)聚焦消费市场,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完善市场供给业态,实现消费引领发展。坚持商贸“中兴”。巩固商贸核心地位,突出中央商务区功能,持续打造以太平路,东一步行街“双横向”为主线的楼宇、结算总部经济,支持百货大楼、东大劝业场、东大批发城等“老字号”商贸业改造升级,做大慈蜂堂、大润发、苏宁易购、胜道运动城等一批“新字号”线上服务平台,提升七星不夜街、上海印象时尚街、东一地下商城、牡丹盛汇等四横七纵地上地下特色商业街发展能级,承接高铁经济,刺激消费扩增。重点推动总投资7.6亿元的云庭尚景商业综合体项目完成征收,进行基础施工。加快推动夏威夷商务酒店、大福源新兴产业基地、7天连锁优品酒店、奥体大型游泳馆、好日子生鲜大型超市东六店等一批活跃消费项目实现正式营业。大力支持直播电商共享基地、网络机构(MCN)和网络平台(SaaS)建设,推动“云地摊”、东安电商小镇等项目实现移动端订购+同城配送的“云购物”模式,实现新的商业经济增长点。借势旅发大会。以打造全省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标杆区、先行区为目标,高标准完成《东安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东一中俄时尚风情街、东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湾区景区等重点观摩项目整体完成提档升级。借力爱熊猫小镇项目聚集力,着力推进大湾玻璃水滑道、景区玻璃栈道、江畔汽车宿营地、四季冰雪乐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形成近郊沿江休闲旅游经济带。加大文创园区业态注入力度,推动古玩文化展示馆、非遗展览馆、古道网络销售、东安书城文化综合体等一批项目进驻发展,全面提升东安新文创整体形象和品牌。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探索建立东安游客服务中心,推广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发展各型特色优质旅游产品,建立旅游吃住行、娱乐购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挖掘红色记忆,创建牡丹江第一个党(团)支部遗址纪念馆和抗联红色教育基地。重点打造出一条党史街、红色七星街、民俗特色食品街和文旅会客厅,打响东安红色之区品牌。聚力“东扩”发展。统筹谋划江湾地产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大桥二期沿江景观商业综合体”项目,以新产业、新金融、新消费为主体,汇聚中高端消费的各种业态,引进雪城绿厨房、丹江私人定制、尼特智能家居、吾禾鲜森食品DIY半成品加工坊等项目,做大做强做优“实体+总部”,加快东扩发展步伐。聚力打造东部次级中心区,拓展东安新的发展空间,积极盘活东五、东六、东七条路等东部地区沿街门市,引导域外和市内餐饮、洗浴、宾馆、超市等生活类产业进一步向东安东部转移,促进东部区域经济繁荣,逐步形成与市经开区“一江居中,两岸同兴”的发展格局。

(五)聚焦惠民富民,展现东安发展新魅力。全心全意办好利民实事。全面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教育提质不断加强。优化教育教学功能,启动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工作。推进学前教育行动规划,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实现“三率”全面达标。实施信息化“2.0”工程,推进“互联网+教育”“区管校聘”等改革。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建党百年系列文化活动。完成国家三级文化馆复检验收。举办中俄国际汽车拉力赛、中俄国际艺术展、采摘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健康东安”,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慢性病防控和职业病防控工作,拓展“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处置中心及各项疾控功能,争取完成兴隆镇卫生院改造,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积极筹备“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做好双拥工作,建设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两站一中心”,逐步提高退役军人抚恤待遇。促进社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保障弱势群众生活,足额发放各类补贴资金。加强弱势群体救助,建立区级“特困供养基地”。争取吉缘集养老中心等项目建成营业。拓展发展医养结合产业,加快推进牡丹风画家村、江南民族嘉园等项目建设,争取康养医养结合体旅居示范区、市外桃源医养基地等一批康养项目建成服务群众。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加强社区建设,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新设立江南1处街道办事处。力争清福、市政、积善、林机、恒大5个社区完成功能改造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结率达100%。深入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落实《2020-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重点推动60.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受益居民达7689户。推动新纪元文创小镇项目争取基础配套设施全部建成。深入推进法治东安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妥善处置信访纠纷矛盾。强化食药品监管,加大应急处置效力。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日益增强。东安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单位:东安区政府 联系电话:6924198

网站标识码:2310020001 ICP备案号:黑ICP备17009162号

黑公网安备 23100202000021号

网站制作:牡丹江艺通网络公司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