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1/29 17:14:27 来源:admin

——2014年1月22日

在东安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长   杜光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区委“134576”战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务实创新,积极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同比增长12%;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5.8%;固定资+卫生支出1211万元,同比增长28.8%。社区用房新增2665平方米,是近年来固定资产增加最多的一年。

项目引进和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全区共引进项目309个,引进资金50.56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207个。博实石油配件、建工集团商品砼、越邦3万吨果蔬汁、嘉隆消防器材城、北方皮草一期、海洋靓景、永安家园二期、京江华府等35个产业、房开项目投产或竣工。各类展会签约引进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改性沥青及新型建材加工、空气压缩机、中恒能生物质能源、吉林天富集团公交加气站、牡丹峰养生养老文化村等12个项目,预计总投资79.6亿元。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开复工63个,其中产业化项目24个。4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46个。准备之冬新谋划项目110个,重点有投资20亿元的东四跨江桥二期周边开发、投资4亿元的东兴锦江大酒店重组、投资1亿元的中央红重建等项目。

园区拓展和经济规模加速扩张。满园工程取得新成果。东安科技产业园区入驻18户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亿元,实现税收超千万。东安现代金融园区入驻各类金融机构13家,各种金融分支机构38家,民营金融机构16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区级金融服务中心政府性融资取得突破,注册5000万元成立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融资5.02亿元全区小贷公司注册资金达到4.1亿元,年贷款余额4亿元,利税2000万元园区二期扩建工程启动。总部经济园区实现税收1.5亿元,新的总部楼宇正在规划。大湾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完成投资6760万元,水上乐园、生态餐厅、采摘植物园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展顺利。牡丹峰综合旅游园区已完成投资2.1亿元,谋划了总投资56亿元的牡丹峰养老养生文化村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兴隆中小企业园区完成选址。

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更加优化。“菜、菇、花、貂、猪”五大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开序幕,全省首个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即将投产,全省最大的北方皮草种貂基地一期工程投入生产,千亩棚室蔬菜基地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20万头可繁猪基地投入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设施化、精细化转型。工业短板逐渐拉长,石油装备制造、汽车配套、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正在积聚发展,以现代产业为主的二产结构基本建立。商服产业再添新军,全市首家韩国独资经营纯正韩国商品的韩国城项目正式签约、世宗餐饮正式营业。大润发、苏宁电器、家乐福等商贸旗舰扩张增速。昌德袜业批发城、牡丹盛汇地下商城和全省最大的嘉隆消防器材城先后投入运营。夏威夷大酒店扩建中央红重建进程加快吉米森美食总汇开张营业。“一纵七横”精品示范街路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增强。农超对接稳步推进,5家中型超市与6家蔬菜合作社建立直供。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争取资金50万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5.2%。科信木业在俄海参崴建立家具专营店,昌盛粘玉米实现对俄出口。获得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200万元。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8510万美元,同比增长15.1%。举办了牡丹江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美食节、牡丹江首届中秋文化商品节、牡丹江第三届市民滑雪节。依托吉利、福源大酒店和东安体检中心,我区逐步成为俄罗斯客人住宿、购物、保健体检首选之地。全年接待旅游70.1万人次,实现收入8920万元。

城乡统筹和社会管理破题扩面。以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并通过验收为标志,社区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弃管小区管理逐步规范,城市环境得到改善。投资25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13个,2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606户,困扰城市改造二十余年的菜园街17个滞留户成功进行异地安置,打通了东一条路南端“断头路”。制约沿江路扩建的6滞留户达成动迁协议,保证沿江公路按时交工。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征收工作全市领先,幸福家园、东四跨江桥二期等8个项目实现净地。兴隆镇成功恢复镇建制为标志,小城镇发展加速。桥头社区(幸福家园)项目一期6栋楼已封闭,二期工程用地10万平方米完成征收。牡丹峰旅游公路完成投资2.1亿元,具备主体通车条件。流转土地2000亩。西村下屯、石峰沟下屯、岭东北屯安全饮水工程投入使用。东村、河西村通过省级四星级村验收,迎门山、西村、东胜村完成规划。以福民千米社区投入使用为标志,社区年成果显著。新建和改造福民社区、照庆社区。清缴社区办公用房1569.79平方米,14个社区办公用房达标,达标率由28%上升至89%。1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全部达标。投入400万元,建立13个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在全市率先完成社区换届直选推选2名优秀社区主任参公管理,3名社区书记被评为市先优模范人物首创社区微服务平台,“经营型社区”、“社区微服务”、“就业零距离”等特色品牌在全市叫响。

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再上台阶。15件利民实事全部兑现。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市图书馆东安分馆投入使用。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新建人民小学塑胶操场、完成大团逸夫学校校舍整修,改造光华小学教学楼、更新校园网总投资240万元的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完工。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农村学校初升高再传捷报,教学水平全市领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取得成效,创建“我的居民我负责”工作模式。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率先在全市开展精神卫生关爱帮扶活动,再次被评为爱国卫生省级先进区。率先在全市启动家庭微服务,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5757户。成立东安区社会救助中心,发放低保金、廉租房货币补贴资金3441万元。新增3所民办养老院,养老床位达到1300张。全区新增就业8078人,登记失业率3.4%。依法治区逐渐深入,“六五”普法工作经验全市推广。首创“于大姐”人民调解室,社区矫正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省司法厅检查组验收。设立视频监控点6000余个,居四城区之首。投入40万元,首创“平安E家网络平台”,打造一流的平安小区。保持全区安全稳定态势,安全生产零事故信访非法访零登记,全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6.6%。开展专项执法监察25次,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建议11件,政协提案5件,转办市人大、政协建议、提案9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此外,审计、统计、机构编制、武装、人防、档案、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区政府认真贯彻上级部署和区九届三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形势要求和东安实际,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中创造了东安速度、东安精神、东安效益。实现了从经济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面貌的和谐发展。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东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后续财源的贡献率较低,刚性支出压力越来越大;经济结构转型依然任重道远,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的矛盾依然突出,工业仍然是短板;城乡统筹发展还不协调,旧城改造的压力巨大,小城镇建设步伐还比较慢,农民增收渠道还不够宽;社会事业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更是我区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之年。当前的有利因素是,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对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类需求增长迅猛,新兴业态发展则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潜能释放。我国在城市环境治理、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保障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从全省看,投资没有过热,产能没有过剩,速度没有过快。从全市看,省委提出五大规划,将我市确定为资源成熟型城市,将市区列入对外开放“先导带”,这些利好因素为我区放大比较优势创造了积极条件。但也有不利因素,一是空间不足,税收增长难度大。我区城区面积相当于其他城区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要创造出与他们相同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难度巨大二是开发项目属地化后,东安区的开发企业品牌优势丧失殆尽,我区地产项目青黄不接,开发量下降三是传统商贸业受电商等新型商贸业态冲击较大,增长乏力,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综上分析,尽管我区面临税制调整带来的财政冲击和产业结构不优导致的增长压力,但我们的机遇大于困难,动力大于压力,新的增长拉动会进一步放大我们的传统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区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134576”发展战略,打好三个“三年会战”,坚持改革创新的工作主基调,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升管理,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园区增量裂变;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加快社会事业进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东安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持续动力。始终把稳定财源增长做为东安发展首要任务,全面启动“财源扩容三年会战”,坚持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短、中、长线三路并进,保当前,顾长远,盘活存量,抓住增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保持财源建设稳步增长。

在盘活存量上求突破。存量资源是成本最小、见效最快的财源增长点,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要摸清我区存量资源底数,定向招商,推进资产重组、并购,以零耗土地资源实现存量资源的效益最大化,重点抓好客运站、东方锦绣公馆、原市公安局、神龙电子城、原妇产医院、原二院、中央红、大桥二期等存量资源的重组、开发,充分释放存量资源的价值,弥补当前税收减少的缺口。

在放大增量上求突破。建立“6110”项目推进责任制,落实项目包保责任制。着力抓好在建项目后续建设。推进幸福家园二期、牡丹峰低密度生态社区二期等一批在建项目扩大投资、竣工交付或投产达效,确保区级项目开复工50个。着力抓好“346”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杏鲍菇、沼气生物天然气、汽车双燃料加注综合服务站等10个重点项目,力争在动工之春启动建设。着力抓好拟建项目推进落实。力争原东安电影院、原威尼斯游泳馆地块、B53等6个棚改项目启动建设。加快推进准备之冬谋划项目,提高项目落地率。

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盯住国内外产业转移活跃区域,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强,央企、大型民企和上市公司,年内力争引进战略投资者1—2家。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引进国家政策扶持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开展以商招商、全员招商、展会招商、定向招商、产业招商,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力争新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个。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始终把优化产业结构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步骤,做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精一产,壮二产,强三产的思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做精现代农业。在全市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一交易平台加快农村产权确权登记,争取试点农民林权、宅基地、承包地、住房确权和转让,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增加农民收入的资产性源泉充分涌流,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充分利用好兴隆镇恢复乡镇建制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农业产业项目和政策扶持资金。实施农业双倍增计划。农业经济总量倍增,加快粮菜、粮菌、粮牧换位,加快千亩棚室蔬菜基地、北方皮草种貂基地、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大湾生猪养殖基地等二期建设,增强农业龙头产业辐射范围,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年内争取新增1家龙头企业。农民收入倍增,发展精品农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机制,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建立有机绿色农产品基地,壮大特色有机食品品牌。扩大畜牧业养殖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扩大出口,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探索林药间作模式,推进迎门山、桥头村北药种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修复关家拦河坝、团结渡槽等水毁工程。

壮大现代工业。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抓好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容,巩固壮大产能和效益争取年内新增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型新建工业项目,培育现有成长性好的新型工业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抓好产业链条延伸,注重工业链条上下游衍生项目生成,扩大产业的集聚效应,重点引进吃配型、税源型、循环利用型中小企业,降低支柱工业发展成本,提高骨干企业的竞争力。抓好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开展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中高端产品,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推进空气压缩机生产、雷特尔50万伏变压器套管生产、大湾年产200台套薄木单板刨切机整机升级、吉林天富集团与东宁能源集团合作氦气项目等一批技改创新项目落地和投产达效。争取木工机械有限公司与东北林大126型大幅面刨切机产业化研发合作项目申请两项国家专利。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商贸产业升级,打造太平路沿线商贸产业带。巩固提升中部高端商贸服务业态,优化资源配置尽快启动中央红原址重建工程,推进韩国商贸城投入运营,成为辐射全国的韩国商品批发中心。推进上海福运久久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禧禄达国际大酒店收购重组东兴锦江大酒店项目,力争5月份正式营业。大力发展新兴电子商务服务业态,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经济贡献率。积极探索传统批发零售与现代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商贸模式,加快推进黑龙江中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现代农林产业发展平台项目,争取注册资金1亿元的黑龙江省首家农林特产品交易所开业运营,跳出区域、空间、资源限制,让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使我区成为农林产品的结算地,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实施品牌街路塑形工程,引导品牌街路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群,推动夜经济、观光娱乐等多元化发展,扩大“一纵七横”品牌街路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进东部商贸发展,打造百姓休闲商圈。放大旅游产业优势,对接周边旅游资源,策划精品旅游路线,引进高端酒店,推进传统旅游向高端休闲游升级。依托牡丹峰沿线生态旅游开发,引导传统农家乐结合自身特色,向专业化、规模化、设施化的都市现代休闲旅游农业转型升级,力争建设成为距离城区最近的牡丹峰都市休闲旅游农业走廊。加大对俄开放力度,打造对俄购物、休闲、保健旅游目的地。

加快园区增量裂变,放大园区辐射带动效应。始终把园区建设做为东安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深入推进“满园工程”,全力开动园区经济引擎,放大经济总量。

发挥科技园区孵化功能。充分利用好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金字招牌,加大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力度,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吸引科技成长企业入驻,让科技真正成为东安科技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为入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围绕创新抓招商,腾笼换鸟,增资不增地,让寸土寸金的科技园区土地创造最大的价值,力争园区的科技贡献率和产出率实现增长,年内引进家创新型企业入园发展。

创新发展金融产业园区。鼓励发展金融租赁服务,引导金融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向服务带动就业的小微企业发展。全面启动金融园区二期建设,争取年底实现中心楼主体封闭积极引进小贷公司及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入驻园区,年内新增10家小贷和担保公司。小贷注册资本金达到6亿元,融资能力达到7亿元,利税突破3000万,银企对接融资规模达到4亿元。

扩容做大总部经济园区。切实提高总部经济园区服务水平,在培育我区企业总部的同时,吸引我市企业总部以及外地来牡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重点方向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与软件、商贸与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年内新增1座总部楼宇,引进5家总部企业。

积极规划拓建新型园区。大湾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水上乐园、生态餐厅、采摘植物园年内投入运营,二期工程启动建设。牡丹峰综合旅游园区要依托牡丹峰旅游公路完成园区规划,借助牡丹峰养老养生文化村项目,加大宣传包装力度,引进1—2个旅游产业项目。兴隆中小企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完成规划,尽快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土地收储,为项目落户及企业发展提供必备的条件,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新东安。始终把城乡统筹做为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选择,按照区委“城乡统筹三年会战”的总体要求,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和谐的新东安。

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书香华府、公路枢纽、东四跨江桥二期、53号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加大征收力度,尽快完成17号、B18片棚户区、东四跨江桥二期3、4、5号地项目征收工作。积极做好大湾堤防保护地块、51号、52号、B17棚户区、中央红、威尼斯水上俱乐部区块、东平安小区改造项目的预征收工作。打造老旧小区改造新亮点,完成25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完善推广“四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全力打造距离城区最近,集旅游观光、都市休闲、养老养生于一体的卫星城。发展循环经济,开发保护好牡丹峰沿线的田园风光,用现代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使用新能源、呼吸新空气、饮用矿泉水、享受新生活的美好愿景。探索成立东安区城投公司,加速兴隆城镇化建设推进并村上楼,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污水、燃气管网全覆盖。牡丹峰旅游公路、中恒能生物天然气、幸福家园二期、牡丹峰低密度住宅等城乡统筹控制性工程项目实现竣工通车和开工建设。加快牛河整屯改造。

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按照青山环抱、绿水绕村、林果飘香、夕阳映雪的理念,突出山、水、林、雪特色,形成一村一风景、一村一特色,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实施美丽农村样板工程,用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打造以“红色革命老区”为主题的迎门山美丽乡村样板,带动其他5个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依法规范村屯环境建设,健全完善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为群众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实施村屯绿化、驻镇企业亮化工程和荒山绿化工程,绿化荒山200亩,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0处,让农村的环境美起来,让乡村的夜晚亮起来

加快社会事业进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始终把提高民生福祉做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全面实施“社会治理三年会战”,向管理要效益,向经营要业绩,提升硬件,强化软件,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大力发展公共事业。积极推动公共文化向基层倾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配送网络。巩固社区文化品牌,加大社区(村屯)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全面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开展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暑期校园维修工程,完成景福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东村中学塑胶操场投入使用。创新名师成长机制,深化“双德、双名工程”,实现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型。深入实施“家校共育工程”,创建现代学校管理新模式。探索推进光华小学全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唯一单位试点。健全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全区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推进兴隆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完善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切实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开展星级社区(村屯)卫生服务中心(站、所)创建活动,年内创建5个星级社区中心(站),5个星级卫生所。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升级人口计生“电子层级管理模块”,开通社区家庭微(便民)服务直通车,启动“1+1便民工程”,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兑现达到100%。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进街居改革,力争在全市先行先试。理顺办事处、社区的职责权限,创新社区运营方式。打造经营型办事处,经营型社区,增强自身造血能力,逐步建立办事处级财政体系。严格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推行办事处大物业管理模式,采取承包、租赁、合同等形式引入物业管理团队,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拓展社区工作者参公管理层面,延伸“我的居民我负责”服务理念,推进特色社区建设,推广社区品牌创新微服务模式,便民服务进社区,平价蔬菜进小区,构建社区微服务综合体。社区办公用房达标率100%。强化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年内新增城镇就业6380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室3个,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养老床位100张。创建1个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建设3处社区减灾工程。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构建人民大调解格局,完善社区矫正教育服务基地功能,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和法制区创建活动。加强信访稳控,落实领导接访制度,着力化解历史积案,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继续保持非访零记录。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大整治活动。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有效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服务型政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要营造“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政务环境,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严控编制总,做好政府机构改革职能下放承接准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保障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

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做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阵地向基层前移,树立“责任、担当、务实”的服务理念。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切实落实好执行力。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谋大事、创事业、争一流;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凝心聚力抓发展,沉下心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把功夫下在求实效上,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埋头苦干;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在东安的发展建设上见成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加大廉政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力度。严控“三公”经费和公共经费支出,总体目标下降5%,降低行政成本。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源头防治腐败力度,强化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示范带动作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廉政警示教育,切实增强机关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重大项目投资、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资源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管,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金、资产、资源效益。

各位代表,十八届三中全会如滚滚春雷震撼心田,东安区经济发展似滔滔洪流催人奋进。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发展的高地,我们有理由更有信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实现东安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单位:东安区政府 联系电话:6924198

网站标识码:2310020001 ICP备案号:黑ICP备17009162号

黑公网安备 23100202000021号

网站制作:牡丹江艺通网络公司  站点地图